更新時間:2015-10-23,發布者:淏園網,瀏覽人數:
(記者 聶廷勇)在詩人的眼中,水是純潔的意象;在歷史學家的心目中,水是文明的搖籃;在生物學家看來,水是生命的源泉。重慶市是個山水之城,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環繞,次級河流縱橫交錯,湖庫星星般點綴其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三峽庫區作為全國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長江中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區,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給重慶市的四件大事之一,也是三峽工程后續工作中的三大重點工作任務之一。2013年以來,重慶市啟動新一輪“碧水行動”,重點實施十項水環境污染治理措施,通過工業污染防治、次級河流治理、湖庫污染綜合整治、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取得新的實效。上半年,長江干流15個斷面均滿足Ⅲ類水質,水質為優;79條長江支流146個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占78.8%,同比上升10.3%;全市61個城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達標率為100%,同比上升5.2%。 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制定并實施五大功能區差異化環保政策,嚴格執行產業禁投清單,強化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強化總量減排倒逼機制。累計完成重鋼等179家主城區污染企業環保搬遷。建成46座工業園區和組團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重點工業企業建成水治理設施1700余套,728家企業開展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212家重點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工業污水達標排放率不斷提高。在全市經濟增速持續保持全國前列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十二五”期間連續4年持續下降,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總量減排任務。
加快生活污染治理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9座(含試運行兩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95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建成鄉鎮(含撤鄉場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09座。建成城鎮集中式垃圾處理場61座(其中垃圾焚燒設施3座),城市、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9%、88.6%。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整治力度,2013年以來,爭取國家資金7.6億元,完成650個、啟動900個村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全市8467個行政村中已累計有1322個村、587個場鎮生活污水得到處理,惠及約400萬人。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
實施流域綜合整治集中力量將污染較重的28條次級河流納入重點整治,累計完成整治項目8000余個,次級河流水質得到改善。將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作為民生實事予以重點推進,已完成31個湖庫整治工程,將過去的“臭水塘”整治為水清岸綠的市民休閑好去處,其余湖庫將在2015年年內全面完成整治。將玉灘湖、長壽湖等4個湖泊納入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3年以來爭取玉灘湖、長壽湖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9.97億元,完成了52個生態環保項目,保障5個區縣71個鄉鎮約220萬人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全市共劃定114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按照“嚴防死守”與“有備無患”相結合的原則,清理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船舶、排污口等污染源3000余個,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26艘船舶和7座碼頭采取搬遷和整治措施。
保障水環境安全從2013年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四清四治”(即清理“三同時”,治理違法建設;清理排污權,治理違法排污;清理風險源,治理安全隱患;清理監管點,治理監管缺位)環境風險隱患拉網式排查,督促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整治。啟動地方水域“一中心六基地”(主城、合川、涪陵、彭水、云陽、巫山6個應急基地)應急救援體系建設。2013年以來,市環保局會同公安、交通、港務等有關部門成功處置92件環境污染突發事件,主動預防和有效處置避免了全市重特大水環境污染事件。
完善水環境保護地方法規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結合實施《水污染防治法》、新《環保法》,加快地方環保法規立改廢進程,完善水污染防治法規、規章、標準,出臺《重慶市環保條例》《重慶市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重慶市水資源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創設的按日累加處罰已經上升為國家法律,出臺電鍍、電解錳、化工園區等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為水環境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健全水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成立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水質目標和水環境整治工程目標“雙目標”考核制、“河段長”負責制。堅持把水污染防治作為區縣(自治縣)發展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環保工作8.5~9分的考核總分中,水污染防治分五大功能區實行差異化考核,其中:在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中的權重為10%,城市發展新區的權重為18%,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權重為28%,同時,主城各區在水方面還單獨增加了56個湖庫整治民生實事的考核。
加強水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環保機構全覆蓋,全市1017個鄉鎮全部設立了環保機構并配置專兼職環保工作人員3988人,投入2.3億元配置了1017輛環保執法車輛等設備,初步形成“市—區縣—鄉鎮”三級環境監管網絡。持續開展監察、監測、應急、宣教和信息化環保能力標準化建設。
創新水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6月16日,重慶資源與環境交易所、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和重慶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正式揭牌,其作為政府專門的環保投融資平臺,當前將重點推進鄉鎮污水治理,到2017年實現全市建制鄉鎮和撤并場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重慶市環投將在整合國家市級補助資金基礎上,以融資方式解決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問題,用規范的技術、專業的物業化管理解決運維問題。
強化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完成庫區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和優化運行調控等11項技術攻關,初步突破了山地城市面源污染區段控制等20余項山地城市水體污染控制和治理關鍵技術,一批水污染治理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應用。